背景:随着前后端分离、微服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接口测试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更高效、更全面地测试接口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
目前,在测试特定接口时,常用的方法是测试人员使用接口测试工具(如Postman等),根据接口文档中的字段值规则,手动修改接口包中的某个字段值。进行测试。
这种方法对单一或简单的界面比较友好。但是,一个系统往往包含大量的接口,接口逻辑复杂,接口中的字段很多,给接口测试的开发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耗时耗力、工作量大、缺少一些测试场景等。
同时,由于项目进度紧张等原因,在接口测试的过程中,相对于异常场景,一般更关注是否已经实现了正常场景。
因此,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累加生成法,总结了相关方法,并应用于多个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方法探索
异常场景分析总结
在对当前接口测试中异常场景测试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本异常场景和特殊异常场景。基本异常场景适用于具体界面中的各个字段。, 特殊异常场景仅适用于特定接口字段。
具体分类及示例如下图所示:
方法探索
结合以上异常场景的分析总结和当前测试接口测试的实际发展,异常接口场景的测试可以通过工具流程固化相关重复工作,通过工具自动测试,减少重复劳动并进一步改进测试。效率。
接口异常场景测试工具技术实现
接口异常场景测试工具流程图
如上流程图所示,技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将待测接口的接口配置等相关信息作为输入,然后解析匹配相关异常场景,然后生成对应的匹配异常场景的异常场景。接口测试用例和测试脚本,最后脚本执行生成相应的测试结果。
应用实践
工具界面
实际例子
XX信息查询界面:
应用实践
目前,该方法和工具已经应用于多个项目、多个接口,生成异常场景测试用例千余个,发现多个测试缺陷,平均将工作量减少到原来人工测试的三分之一,提高了测试水平效率。且测试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总结
虽然已经在很多项目中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应用实践过程中累加生成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目前支持的异常场景比较有限,接口文档形式不统一(excel 、Word等),各个系统的接口格式多种多样,但目前只支持http-json类型的接口测试等,以后会一一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在特殊异常场景下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测试经验和特殊的异常场景固化并融入到工具流程中,进而自动生成并执行应用案例,从而节省时间。,精力,减少测试人员在这方面的投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相对更重要的测试中,进一步提高测试质量和效率。